法院门前遭遇真假“律师”
6月29日上午9时,北京朝阳区法院东边的一片旧红砖楼小区的路口,十几个三四十岁的男子站在街上注视着过往行人。
“要律师吗?法律咨询免费。”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不停地小声对驻足观望的人说。
“什么案子?我们所里律师都是专业的。”岁数偏大点的也说:“拆迁、经济纠纷,都行。”
这里就是朝阳区“律师一条街”,颇有名气。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据一位法官估计,约有四五百名“律师”在这儿工作。
准确地说,这里也不是一条街,不同名称的律师事务所围着法院转了一圈。法院坐南朝北,东西南三面街道约有三四百米长,两侧坐落着三四十家律师事务所。北京这几天天气热,律所的玻璃门大都敞开着。大多数律所规模都不大,小的只有10来平方米的空间,两三张办公桌,从街上就可以看见屋里的档案柜和电风扇。有的律所一看就是由小区门卫房改造的,还有的像是自行车棚改的。稍大一点的是民房改造的,一楼的两居室从后窗开了个门,有的是占用了一楼后窗外的草地,应该算临时建筑。
一位自称干了十多年律师的男子,指着不远处的一间小房说:“到那儿谈吧。我们所里都是有律师证的律师。
“还有没有律师证的律师吗?”
“不少,街上站着的都是。”
朝阳法院北边是条临街大道,绿树成荫。人行道旁,为行人安设的休息用长条木椅,已经坐满了人。路边花池约20厘米宽的水磨石面上,也摆着诸如“胜诉收费”、“满意后收费”的小牌子。三五成群的人,边聊天边观察着过往的人。
“这牌子是谁的?”
“找律师?”一个50多岁的人转过身来问。
“胜诉才收费?”
“当然。”记者立即被拉到二三十米外的静处“谈案子”。
“咨询免费,胜了收诉讼费,定下来您先付一点劳务费。”
“……”
“大热天得写诉状吧,要调查吧,出庭时打个车什么的……先拿1000元行吗……还要发票?”
没谈成,律师走了。
一个半蹲在地上,就着路边水磨石花池边给另一当事人写诉状的“律师”突然抬起头说:“我来给你代理吧,写诉状50元,立了案再谈代理费。”
“您是律师吗?”
“当然。”
“让我看一眼您的律师证吧?”
律师拿出来一个蓝本,一晃,说:“这不是!”
“律师证不是红的吗?”
写诉状人一愣:“你打官司管蓝证、红证干什么……”
同日下午,在北京海滨区法院周边,记者也遇到了“找活儿”的但没有律师证的“律师”。
法律服务市场,律师和“三剑客”
据司法部2008年公布的的信息:全国尚有240个县没有一名律师,而司法部2004年公布的是206个县没有一名律师;1997年我国在册律师达到12万人,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在册律师只有14.3万人,而这期间每年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接近1万。
为何考取律师资格的人越来越多,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却10年不大见增长?一位从业多年的律师告诉记者:法律服务市场管理不规范,分享这块市场的人杂。结果是,许多学习法律专业的人在这里落不下脚。
张巧妹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法律系,后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毕业后仅干了不到一年,就改行从商了。“给律师打下手,一个月1500元的工资,与人合租一个房子租金就1000元。自己没有案源,又不能上街揽活,只好改行。”
据中国律协统计,目前全国律师事务所有1万多家,律师的年平均收入是6万元钱。“看起来似乎不算少,可那是包含一切成本在内的。如果刨去税收、社保、差旅费、通讯费,还有律师会费,所里的管理费,一位律师一年净收入平均下来能有3万元就不错。”北京国乐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国说,这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又与省城收入上有较大差距,省城与县城律师同样存在较大差距,他办案时顺便了解过福建一县城从业律师的收入,差不多只等同当地一个普通公务员的年均工资。“但这样的收入不是好赚的。在法律服务市场,律师得和三种法律从业人员也称‘黑律师’抢食吃。”
律师第一个竞争对手是法律工作者。全国有多少法律工作者?至今没有完整统计。“肯定比律师的人数多。”一位律协工作人员说,他了解,山东在册的法律工作者有6000多人,总量是该省在册律师的几倍。“法律工作者是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并获得律师证的法律从业人员,圈里称为‘二律师’。”二律师接案时很少亮身份,对着当事人,他们从来称自己是“律师”。一般当事人不会查验律师执业证,一些法律工作者长期在某一个法院打官司,人际关系往往比律师还好,法律服务市场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区县级,是法律工作者的天下。
律师第二个竞争对手是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这些人懂法律,有关系,虽然没有律师证,许多律所却以有某级法院退休法官在律所执业为资本。
律师第三个竞争对手是对法律一知半解的“土律师”。这部分人没有经过正规的法律学习,却有着为自己维权为朋友打官司的经验,再看一两本相关书籍,就逐渐成为了驰骋法律疆场的斗士。广东一基层法院的民庭庭长说,由于这些代理人代理的多是职工维权案件,虽然在庭审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没有法律常识,甚至不讲理、不讲法,但他们情绪激昂,往往能博得旁听人的感情认同,所以也能竞争到法律服务市场的一块资源。
“打游击”,“黑律师”的生存之道
“不能忽视‘黑律师’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意义。”北京国乐律师事务所张国律师这样看待“黑律师”:“多数情况下,他们分享的是有证律师主动放弃的法律市场资源。比如劳动争议案件和一些标的不大的民事案件等。在北京,通常情况下,律师执业成本高,除指定的法律援助案件外,几千元代理费的案件,律师大多不愿代理。接受这类代理的多是年轻律师或者被称之为‘黑律师’的业内工作者。”他说,有资料显示,广东东莞市不少指标都跻身世界前列,但在册律师只有900多名。也就是说,如果以常驻人口1000万计,1万人还摊不上一个律师。广东省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三四十万件,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但在册律师还不足两万人。纽约平均200人就有一个律师,北京平均1300人一个律师,上海平均1800人一个律师,看了这些数字,就很容易得出结论,仅靠这些在册律师,是很难满足几千万农民工的相关需求的,法律服务市场需要更多法律从业人员的帮助。
张有合是四川渠县农民工,只有小学文化。2000年,他被供职多年的企业无故辞退后,曾花2500元请律师打官司,结果是一审败诉。不服判决的他去深圳市司法局上访,一位老同志送给他一本劳动法,要他学会依法维权。二审时,张有合比照劳动法为自己辩护,结果竟赢了官司。此后,他走上了为农民工打官司的道路,最终成为“农民工律师”。而像张有合这样的,全国数得出来的就有几十位。
农民工律师开展工作的共同特点是“打游击战”,哪里有劳动争议发生,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帮农民工出主意想办法,提供法律咨询的目的是揽诉。有的农民工律师还印制卡片向农民工散发,“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赚钱。广东中山市有一名因工负伤的农民工,就是在“代理律师”的介入下,获得了大于预期的赔偿。这位农民工受伤后,老板只愿意给他1万元赔偿金,农民工认为太低,要求3万元,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一名农民工律师找到他,说愿意帮助他讨还公道,保证给其讨回5万元工伤款,但前提是剩下的钱不论多少,都归他这个“律师”所有,作为“酬劳”。农民工答应了,庭审结果是老板支付农民工工伤赔偿款10万元,“律师”由此收入了5万元。
在珠三角专门从事农民工维权的张有合说:“我们不是‘黑律师’,我们是职业维权代理人。”
整顿市场,先要加大法律援助
近年来,对黑律师的清理、打击一直没有断过。早在1988年,司法部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顿法律服务市场,大规模的还有1993年和2004年两次,各地的整顿更是此起彼伏。2008年4月,吉林省高级法院和吉林省司法厅还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法规范公民担任代理人辩护人参与诉讼活动的通知》,对公民接受委托担任代理人、辩护人参与诉讼活动的资格审查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再次规定公民代理人不得收取任何报酬的原则,但业内人士说,这类整顿一直收效甚微,往往按下葫芦升起瓢。
一些业内人士说,“黑律师”的存在固然是造成目前法律服务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但无论从哪方面说,其都不是影响司法公正和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根本原因。对公民代理资格严格审查并禁止有偿服务,这在当前应该理解为没有注意到在目前社会经济法制状况下,公民有偿代理仍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合理性和社会公益性原则,尤其是在律师法律服务收费日益市场化、高涨化的背景下,公民代理对于低收入群体仍是一大依靠。
北京一企业职工就向记者讲述了他请“黑律师”的情况。他说他被企业辞退后,要求企业支付补偿金等共8000余元。企业不接受,于是他决定诉诸法律。他找律师,律师同意代理,但收代理费5000元。“于是我找了一个没证的‘律师’,花1500元打蠃了官司。”
张国律师说,其实,“黑律师”并不对在册律师造成多大的市场威胁,“黑律师”的出现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填补了市场空白,比如非在册律师承担了大量工伤纠纷、劳动纠纷和医患纠纷这些注册律师不愿意代理的案子。如果没有人代理,这些当事人的法律权益可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黑律师”的出现,虽然问题多多,却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困难群体的燃眉之急。他认为,在册律师与“黑律师”最大的矛盾是,双方没有在一个公平的条件下开展竞争。“无论职业维权代理人还是退离休法官、检察官,作为公民代理,相关法规均明确其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也就是不允许其收费、不能开据发票。但实际情况是费收了,发票没开。国家、行业损失的是税费,律师损失的是公平竞争的环境。除此之外,‘黑律师’这一群体的存在,给法律服务市场带来的隐患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警惕。如年纪偏大、学历偏低,不受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出现侵害当事人权益的事件后难以追究责任。当事人不知道有‘黑律师’存在时,在册律师就得代人受过背黑锅。”
一些接受采访的律师均认为,解决的办法只有两个,其一,对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加强行业管理,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规范法律服务市场从业人员,让有资格从业的人员从暗处走向明处,实现责权利对等;其二,加大司法援助力度,解决部分困难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让那些请不起律师的群众能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获取法律服务。只有解决好群众需求,法律服务市场才会得到净化并建立起正常的秩序。
链接
一、什么是律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条的规定,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二、什么是“黑律师”?
“黑律师”是指不具备律师执业资格而非法揽讼的人,包括一些在“法律咨询”公司和“信息咨询”公司非法招揽代理诉讼业务的人。根据现行法律,除了律师事务所之外,任何机构和个人从事有偿法律服务都是不合法的。
三、如何识别“黑律师”?
1.查验律师执业证。
律师执业证是由省司法厅(局)核发的红本执业证。律师执业证作为律师的身份证件,一般都随身携带。办案过程中,律师须主动出示给相关人员、部门或当事人证明其合法身份。当事人在咨询、委托律师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律师出示其律师执业证。
2.是否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与当事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并出具相关手续。
3.我国法律规定,委托律师时不能与律师个人签合同,必须与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签订。“黑律师”经常不与当事人签订书面合同,更不向当事人出具相关手续。
4.是否以律师名义与当事人签授权委托书,以律师名义代理案件。
5.律师一般与当事人签授权委托书,并以律师名义代理案件,裁决书和判决书中也会记载委托代理人为某律师事务所某律师等。
四、请到“黑律师”有何危害?
1.黑律师的执业活动本身就是非法的。黑律师的代理资格,很有可能被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否定、不予认可,尤其是在对方律师对黑律师的代理及出庭资格提出异议的时候。
2.黑律师缺乏诚信和监督机制。律师的执业活动受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即使出了问题,可以找到相应的机构来解决。而黑律师没有任何组织或机构管理,一旦出了问题,难以找到责任人。
3.黑律师执业水平先天不足,难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的从业资格要求本科或相当本科学历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才能取得,律师执业后每年还要接受当地律师协会的系统培训和继续教育。黑律师的执业水平难以考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