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动态 >> 文章正文
转基因食品标识不显著难题不易解 严格零容忍政策显露漏洞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吴楠  来源:北京晚报  阅读:

2014年8月19日讯,在超市购物,你会关注商品上是否标注“转基因”吗?会因标注改变你的原有选择吗?

 

25

 

近日,由云南律师许思龙发起的针对“转基因食品标识不显著”法律行动,受到公众广泛关注。该行动直指目前市场中的“涉转”食品普遍存在标识字体小,消费者难以辨识等问题。

实际上,自2002年《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文件出台至今,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施行已有12年,却面临执行难的多重问题。问题背后,则是政治、科学、经济的多重博弈。

 

规定

零容忍 中国版本“最严厉”

 

“我们要求明确标注,并不是要反对转基因,也不是针对某一家企业的产品。”8月15日,云南同润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思龙在微博上公布了反对“转基因食品标识不显著”行动,旋即获得数十名律师的联名支持。

“我们的诉求就是标识应该明显、醒目,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超市里的转基因食用油标识非常不明显。而且我们调查发现,现在标注转基因的食用油比前两年还少了,这让我们担忧,到底是转基因的油少了,还是它们不标了?”许思龙指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中,都规定转基因食品应该在产品标签的明显位置上标注。

对于许思龙等律师的维权行动,民间不乏赞誉之声,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日,“转基因”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技术语汇,无疑加重了公众的疑虑。再加上层出不穷的“转基因危害健康”谣言,让公众“谈转基因而色变”。

在此背景下,要求“知情权”成为消费者顺理成章的诉求,“知情权”甚至升格为某种拥有政治意味的词语。许思龙表示:“转基因的安全性虽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我们不涉入这个话题,我们主要是针对这个消费者知情权这个问题,消费者买不买,是他自己选择的问题。”

要求转基因产品标识,也并非中国特有的规则,诸多欧洲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国,都有相应的标注规则,如俄罗斯相关规定,含量超过0.9%转基因原料的食品必须加带标识;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售的转基因食品,无论是整件食物,还是只用于食品加工的材料之一,如果添加的基因材料或蛋白质会存在于最后的食物中,必须获得转基因情况证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对于转基因标识的管理制度是世界上“最严厉”的,因为国外要求转基因产品标注的同时,往往会规定转基因原料在产品中的比例阈值(yù zhí,指的是触发某种行为或者反应产生所需要的最低值),超过阈值才需标注。而我国的相关规定并未对转基因原料在产品中的比例进行规定,也就是“包含既标注”,这一强制标识制度被称为“零容忍”或“0阈值”。

 

标准

不统一 至今无科学依据

 

看似严格的“零容忍”政策,却是政策漏洞的发端,无论是研究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界,还是涉及转基因产品生产的企业,都曾对“零容忍”政策发出过质疑。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工程系教授王大元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零容忍”标识法在事实上不可执行。

“中国的转基因标识法采取了零容忍政策,看起来是全世界最严厉的了,但实际上这有点糊弄那些反转人士。”2014年7月,王大元撰文《转基因标识法的尴尬》,指出转基因标识存在多种问题。

王大元指出,目前诸多食品均含有转基因成分,如软性饮料多含有转基因玉米成分,但这些产品从未标注“转基因产品”;而无糖食品中常使用的甜味剂阿斯巴甜,也是由转基因大肠杆菌发酵而得,亦从未有人要求对阿斯巴甜做标识。

即便增加对转基因成分阈值的规定,转基因标识也存在无科学依据的问题,“欧盟的0.9%、日本的5%、韩国的3%以及中国的零容忍。这些标识的根据是什么?为何你要0.9%,他要5%,没有一个科学家说得清楚。”

尤其在转基因产品日渐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中后,转基因产品标识其效力越来越低:“反转者可以选择不买标识有转基因的大豆油, 但饭店或单位的食堂都是用转基因大豆油炒的菜,猪和鸡也是吃转基因大豆饲料喂肥的,难道你到饭店去吃饭时,服务员端盘子上菜时还要嚷一声,‘转基因鱼香肉丝一盘’?”

在许思龙看来,科学技术上的争议,不能掩盖消费者“知情”和“选择”的权力,而采取“零容忍”的规定,正好可以解决标准不统一的尴尬:“只要有检测技术,检的出来的就要标。而且除了检测标准,还要从商品的原材料追溯入手,从各种材料的进货渠道进行监管,有转基因的原材料,成品就应该标注。”

 

原则

易误导 涉嫌不合理歧视

 

在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群中,还有一个更为“激进”的观点,同样拥有广泛的支持者–不是如何标注的问题,而是压根不应强制标识。

反对转基因产品强制标识者的一大有利论据便是,一向走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前沿的美国,至今不要求强制转基因标识,采取自愿标识政策。这一事实在著名媒体人崔永元的表述中,是“美国人稀里糊涂地吃了17年转基因”。

转基因标识容易产生误导,是美国拒绝转基因强制标识的一个主要原因。据媒体报道,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国际关系副主任安迪?本森曾解释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于食品标签的原则:“标签不应该造成对已经证明是安全的食品的不正确的负面理解,标签上的所有表述都应该公平、开放并且得到大众的正确解读。”

FDA表示,没有发现证据显示转基因食品“不同于其他传统食物,或者新技术开发的食品比传统育种植物有更大的安全问题”。既然通过转基因生产的食物和传统食物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那么就没有给转基因食品贴标签的必要,该原则被称为“实质等同”。

这也是公众认识与科学观点最大的鸿沟所在–在公众眼中,转基因的安全性仍然未知,乃至在主流媒体中,也常常见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争议”的字眼。

至于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等权威科学机构称转基因作物“是有史以来进入我们食物供应的最为彻底测试的作物”,只会被看作科学怪咖哄骗公众的又一大例证。

而在鸿沟填平之前,消费者很难想象,转基因标识与转基因安全没有任何关联,一种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观念是:转基因产品之所以被标注,是因为它们的质量比非转产品差。

转基因技术的支持者担心,这种消费者观念上的误区,导致转基因产品受到市场歧视,甚至被迫从市场退出,其最终的受害者,仍会是消费者本身。

“转基因标注最大的问题是变相歧视。试想,如果有人讨厌河南人,要求所有食品都强行标注制作人是不是河南人,你会同意吗?”科普作家袁越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描述了转基因标识制度的不可行,其核心仍然是标识制度给消费者带来的负面引导,“目前已经被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没有任何安全问题,强行标注的话会让老百姓认为这种成分不安全,拒绝购买,从而给开发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久而久之,转基因的研发动力就没有了,这就是欧洲面临的情况。”

有趣的是,支持转基因标识的消费者,并不会要求产品中标注原材料喷洒了农药或使用了化肥。

 

成本

增成本 消费者为选择付费

 

在诸多反对或支持转基因标识的观点中,一个因素往往会被忽略–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势必带来产品成本的提高。

2014年4月,美国农业科学与技术理事会发布名为《美国基因工程食品强制标识的潜在影响》的调查报告,从法律、经济等多个角度调查了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带来的影响,报告中指出,虽然信息丰富有助于消费者根据惯有喜好进行选择,有机食品和非基因工程食品为有成见的消费者提供了信息和选择,但它们往往比传统食品更昂贵;强制标识也会带来多方面的成本。

有机食品的高成本,来自于其低产、有隔离成本以及在买卖过程中证明其可靠性的各种测试、认证和追溯成本。例如,近年美国非基因工程玉米和大豆的生产商所接受的价格,要比传统商品生产商平均高出15%。

强制标识也会带来成本的提高,除了原材料的追溯成本外,标识带来的市场影响,也是企业最为担忧的。美国农业科学与技术理事会指出,食品生产商可能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替换原料以降低转基因成分,但使用非转基因原材料的成本,最终还将由消费者承担。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未必是那些喜爱有机食品,愿意付出高价的中高收入者,而是那些原本有更低廉商品可以选择的低收入人群。

尽管存在着诸多争议,并非所有“挺转派”都反对转基因标识,英国著名科普作家马克?林纳斯便认为,推广转基因标识,很有可能成为公众认同转基因的“钥匙”。

“正因为这个行业全线防守以避免告诉人们哪些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所以人们越来越害怕转基因,这有可能是史上最糟糕的公关策略。”马克?林纳斯建议,转基因标识应以国家层面强制运行,涉及所有行业,需要排除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暗示,而且应该包括糖、油等一系列衍生品,这就意味着“货架上80%的食品都要标识”:“神秘萌生恐惧,熟悉带来接受与理解。一旦消费者熟悉大多数食物里都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事实,他们会意识到,这项技术是安全的,它可以提供一些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吴楠  插图:宋溪

http://www.takefoto.cn/viewnews-138307.html

】【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昆明市领导干部职务分工..
·湖南永州一男子闯法院枪..
·新版律师执业证编号规则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人身..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律师到底能挣多少钱?
·有收条就能证明已付款吗..
·深圳、广州、厦门三地律..
·许思龙律师简介
·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表20..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